历经四次递交招股书 、耗时两年后,觅瑞集团正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,预计5月23日挂牌上市,募资总额为8.88亿港元。公司此次IPO共发行4662万股,定价每股23.30港元 。
觅瑞集团基石投资者阵容备受瞩目:九江国资背景的“北京浔瑞”认购5000万美元,复星国际旗下Evergreen Gate认购792万美元 ,两者共占此次全球发售股份的41.37%,显示出国资资金与产业资本对公司miRNA液体活检路径的认可。值得关注的是,北京浔瑞虽与觅瑞集团业务关联不深 ,却在3月觅瑞集团创始人周砺寒赴九江考察后火速设立基金投资。
觅瑞集团的核心产品GASTROClear是全球首款,也是唯一一款获得监管批准、用于胃癌筛查的分子体外诊断(IVD)产品,基于血液miRNA检测 ,具备无创、快速、便捷的特点。这一产品能否获得市场认可,是最大悬念 。
定位高端
作为觅瑞集团胃癌筛查核心产品——GASTROClear于2019年获新加坡HSA认证,2023年获FDA“突破性医疗器械 ”称号。该产品仅需1毫升血液 ,4小时内完成检测,适配PCR平台,兼具灵敏度与低成本优势。
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 ,2023年全球癌症筛查市场(含东南亚 、中国、日本、美国)达504亿美元,预计至2033年达828亿美元,年复合增速11.3% 。其中,胃癌作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癌症 ,筛查市场受益于无创 、精准检测工具兴起,需求迅速扩张。中国胃癌高危人群筛查渗透率从2019年的21.6%增长至2023年的27.8%,预计2033年将达67% ,超越日本。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国家已出台政策支持胃癌筛查计划,部分地区还提供政府补贴或免费筛查 。
目前GASTROClear在多国同时推进临床。截至2023年11月,GASTROClear已在中国完成注册临床试验,并于2023年12月向国家药监局提交III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 ,预计将在2025年上半年正式获批上市。GASTROClear亦完成了日本临床研究,并与PMDA沟通,准备提交注册申请;美国方面 ,公司已与FDA围绕PMA审批前沟通并设计临床方案,计划2025年下半年递交预申报材料;东南亚市场方面,GASTROClear于2024年初已在泰国获IVD批准,计划2025年上半年在菲律宾、马来西亚以LDT服务形式落地 。·
产能方面 ,觅瑞集团已在新加坡与中国建成两大生产基地,均符合现行GMP标准,具备年产59万次miRNA检测能力 ,为全球产品推广提供了基础产能保障。
医保承保与价格接受度将成为未来商业扩张的关键瓶颈与突破点。截至2024年,GASTROClear在所有已上市市场(包括新加坡 、日本等)均未进入公共或商业医保体系,终端售价为每次150~250美元 。由于miRNA液体活检尚属新兴技术 ,保险公司对其长期医疗经济效益尚存疑虑,需依赖大样本、长期队列的真实世界数据(RWD)及RCT证据。GASTROClear虽然在前瞻性试验中表现出NPV高达99.5%、敏感性87.5%,但其68.4%的特异性也意味着较高假阳性率 ,可能诱导过度内镜检查,提升医疗系统负担。
中资背景
觅瑞集团目前财务表现仍处于亏损状态。2022-2024年收入分别为6065万美元 、1775.9万美元和2028万美元 。毛利率方面,从2022年的69.6%降至2024年的43.8%。同期净亏损持续扩大 ,2024年达9221万美元,亏损主要来自一般及行政开支(占营收226.6%),非研发投入过高成为营运核心问题。
过去三个财年(2022–2024年),觅瑞集团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前五大客户 ,2024年占比达54.5% 。最大客户年度贡献收入分别为230万美元、50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,占总营收的13.1%、20.8% 、14.6%。这些客户主要为医疗健康平台、医院和生物医药企业。依赖大客户反映出公司当前商业化阶段客户基础仍显薄弱,一旦主要客户采购放缓 ,将对整体收入构成冲击 。
截至3月31日,觅瑞集团流动负债净额为1900万美元,相较2024年末的1330万美元进一步恶化。与此同时 ,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下降至260万美元,流动比率亦从2022年的191.8%持续下滑至2024年的72.3%;2024年新增1970万美元短期借款,部分还以公司股权与银行账户作抵押融资 ,年利率高达15%。整体财务结构呈现金耗大、借款多、回款慢的典型症状 。
觅瑞集团的采购体系同样有着较高集中度,截至2024年,其对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达56.2% ,第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为16.4%。过往三年采购重点集中于miRNA试剂 、PCR仪器、测序设备及第三方研发服务,部分材料和服务高度依赖境外科技平台。
根据招股书,觅瑞集团最大个人股东为淘宝创始人、阿里“十八罗汉”之一的孙彤宇,其通过Central Road持股22.03% 。孙彤宇2016年通过VentureCraft Two参与觅瑞集团前身融资 ,并在2018年B轮出资3000万美元主导投资,拉来高榕资本共同入局,开启对miRNA液体活检领域的重仓押注。
根据估算 ,觅瑞集团成功上市后将募集8.8亿港元(约1.13亿美元),可维持40.9个月正常运营,但扣除承销与行政成本后 ,该缓冲期可能缩短至不足10个月。整体而言,IPO更像是公司财务持续性运转的最后窗口,其经营现金流需依赖GASTROClear在中国市场成功商用与医保准入才能改善。
在精准医疗被誉为“黄金十年 ”的当下 ,资本正逐步回归理性,港股市场对尚未盈利的“故事型公司”容忍度收紧,觅瑞集团若不能快速推动产品落地与收入转化 ,或难以兑现估值预期 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