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日 ,蚂蚁集团正式启动2025“蚂蚁InTech奖 ”提名推荐工作,面向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与在读博士生,提供公益性科研资金支持 。该奖项设立于2024年 ,今年为第二届,除了继续为青年学者提供20万元/人的“科技奖”资助,还首次增设5万元/人的博士生“奖学金” ,提供对“青年学者-博士生 ”的全周期支持,激励更多科研新秀勇攀高峰。
作为一项纯科技公益奖项,“蚂蚁InTech奖”旨在表彰中国计算机科学领域在理论探索 、技术突破和工程实践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力量。本届奖项聚焦于通用人工智能(AGI)技术、具身智能技术、数字医学技术 、数据处理与安全隐私技术等四个方向 。这些方向既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方向,也是蚂蚁集团长期投入和产业创新的重点。
据介绍 ,本届“蚂蚁InTech奖”设立两大核心奖项,分别是“蚂蚁InTech科技奖 ”和“蚂蚁InTech奖学金”。
其中,“蚂蚁InTech科技奖”延续首届评选机制 ,面向中国大陆高校及科研院所中全职从事科研工作,且获得博士学位未满10年的青年学者,每年遴选不超过10人 ,每人获20万元奖金,其推荐人将获得“卓越推荐人”荣誉 。本届科技奖还增设了10位“Future ”学者荣誉,颁发证书与奖杯以示激励。
全新设立的“蚂蚁InTech奖学金” ,则面向全球在读中国籍青年博士生,每年遴选不超过10人,每人获5万元奖金 ,支持其在读期间的科研攻坚,鼓励他们勇攀科研高峰,解决计算机领域有价值的技术难题。这两个奖项形成了覆盖“青年学者-博士生”的全周期激励体系,助力中国科技人才梯队建设。
两个奖项均实行提名推荐制 。提名者包括国家级学术单位、国家级学会/全国性学术团体 ,或两院院士、海外院士及符合相应职称要求的同行专家。提名者需对材料真实性 、规范性和保密性负责。
同时,“蚂蚁InTech奖 ”外设指导委员会,将参与奖项终审 ,并对奖项评审结果负责 。其成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浙江大学教授陈纯,美国科学院、工程院、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MichaelI.Jordan,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顾问 、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宏江 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南京大学教授郑海荣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,南京大学教授周志华等。
即日起至2025年7月31日24时 ,参评人通过“蚂蚁InTech奖”官网(www.antresearch.com/cooperation/InTech)即可提交申报材料。评选结果将于9月11日在上海举办的2025Inclusion·外滩大会颁奖典礼上揭晓 。届时,海内外院士 、学术界与产业界领袖将共同见证,所有参评者及推荐人均将受邀参会。
首届“蚂蚁InTech科技奖”已初现成效。2024年9月 ,10位来自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 、湖南大学、西湖大学等顶尖高校的青年学者获奖,其研究成果涵盖人工智能算法优化、数据隐私保护等领域,部分成果已应用于产业场景 。据悉,首届提名阶段收到近百位资深学者参与推荐;中国工程院院士 、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 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浙江大学教授陈纯,美国科学院、工程院 、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Michael I.Jordan与蚂蚁集团高管共同见证并颁奖。
蚂蚁集团首席技术官何征宇曾表示,支持青年学者发展是产学研界的共识 ,蚂蚁集团很荣幸参与其中,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培养,为中国在核心科技领域的突破提供源头活水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